原水成分是確定適宜的水處理工藝、選擇合理的水質處理流程、采用適當?shù)幕瘜W藥劑及其劑量、進行水處理設備計算的重要基礎資料。
?。?) 含鹽量和總固體:
1)含鹽量:水中的鹽類一般指離解為離子狀態(tài)的溶解固體,其陰、陽離子含量的總和稱為含鹽量。水的電導率與含鹽量有關。
2)總固體是指水在一定溫度下蒸發(fā),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質重量,包括懸浮固體(即截留在濾器上的全部殘渣)和溶解固體(即通過濾器的全部殘渣)。
?。?)酸度:是指水中含有能與強堿(如NaOH、KOH等)起作用的酸性物質的含量。這類物質歸納起來包括以下三類:
1)能全部離解為氫離子的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等。
2)弱酸,如碳酸、硫化氫、醋酸等有機酸等。
3)強酸弱堿所組成的鹽類,如銨、鐵、鋁等離子與強酸所組成的鹽,這些鹽類水解產生氫離子。
?。?)堿度:是指水中含有能與強酸(如0.1mol/L的HCl標準溶液作用的堿性物質的含量,堿度指標常用于評價水體的緩沖能力及金屬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這類物質歸納起來包括以下三類:
1)重碳酸鹽堿度(HCO3-)。
2)碳酸鹽堿度(CO32-)。
3)氫氧化物堿度(OH-)。
?。?)硬度:水的硬度分為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兩類,二者之和稱為總硬度(Ho)。
1)碳酸鹽硬度(Hz):主要是指鈣、鎂離子與重碳酸根所組成的鹽。由于水受熱后,重碳酸鹽分解為碳酸鹽,溶解度降低后生成沉淀而析出。因此又稱為暫時硬度。
2)非碳酸鹽硬度(Hy):主要是指鈣和鎂的硫酸鹽、硝酸鹽和氯化物等所形成的硬度。因為水在常壓下加熱至沸騰,他們不會生成沉淀,故稱永久硬度。
(5)pH值:pH值是指每升水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既-lg[H+]。由實驗測得,在24℃時純水中H+離子濃度和OH-離子濃度均等于10-7mmol·L,即pH=pOH=-lg[H-7]=7.因此,當pH<7時,表示溶液呈酸性;當pH=7時,表示溶液呈中性;當pH>7時,表示溶液呈堿性。
(6)電導率:電導率是以數(shù)字表示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純水電導率很小,當水中含無機酸、堿或鹽時,溶液的電導率升高。電導率常用于間接推測水中金屬離子成分的總濃度。水溶液的電導率取決于離子的性質和濃度、溶液的溫度和粘度。溫度每升高1℃,電導率增加約2%~2.5%,通常規(guī)定25℃為測定電導率的標準溫度。
電導率的標準單位是S/m(即西門子/米)。一般實際使用單位為μS/cm。
?。?)濁度:ISO國際標準將濁度定義為由于不溶性物質的存在而引起液體透明度的降低。
?。?)淤塞密度指數(shù)SDI(與污染指數(shù)FI等同):SDI是測定在標準壓力和標準時間間隔內,一定體積水樣通過一特定微孔膜濾器的阻塞率。它表征水中膠體物和懸浮物含量的多少。與濁度相比,它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示水質,但是SDI要比濁度準確、可靠得多。
(9)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天然水中的組成成分千變萬化,目前尚無準確的直接測定方法,而且和有機物有關的幾項指標,如耗氧量、總固體殘渣的灼燒減重、總有機碳等,皆不能準確地表示有機物的含量及其組分。
1)耗氧量:又分為化學需氧量(OCD)和生物需氧量(BOD)兩種?;瘜W需氧量是指1L水中所含還原性物質在給定條件下被強氧化劑氧化時所消耗氧的mg數(shù),它是指示水體中還原性污染物的主要指標。
2)總固體殘渣的灼燒減重:灼燒減重中,除有機物分解揮發(fā)外,還有碳酸鹽、硝酸鹽的分解,故一般灼燒減重大于有機物總含量。
3)總有機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體中有機物質總量的綜合指標。由于TOC的測定采用燃燒法,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它比耗氧量更能直接表示有機物的總量,因此常被用來評價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的程度。但同樣不能表明水中有機物的組成。
4)紫外線吸收光譜法:紫外線吸收光譜法是對在紫外區(qū)(一般為200nm~1000nm)范圍有吸收峰的物質的鑒定和結構分析。
?。?0)碳酸的平衡:碳酸在水中一般以三種形態(tài)存在:
1)游離碳酸:即分子狀的碳酸,包括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未離解的H2CO3分子。
2)碳酸鹽類:即碳酸根離子CO32-。
3)重碳酸鹽類:即重碳酸根離子HCO3-。
(11)二氧化硅:天然水中普通含有二氧化硅,但含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大約在6~120mg/L范圍內,大部分天然水中的硅含量小于20mg/L。地下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比地表水中的要多。二氧化硅溶于水中的形態(tài)比較復雜,其表示通式xSiO2·yH2O。在天然水中呈溶解的和膠體的狀態(tài),形成不同形態(tài)的硅酸。不同形式硅酸的比例與pH值有關。
?。?) 含鹽量和總固體:
1)含鹽量:水中的鹽類一般指離解為離子狀態(tài)的溶解固體,其陰、陽離子含量的總和稱為含鹽量。水的電導率與含鹽量有關。
2)總固體是指水在一定溫度下蒸發(fā),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質重量,包括懸浮固體(即截留在濾器上的全部殘渣)和溶解固體(即通過濾器的全部殘渣)。
?。?)酸度:是指水中含有能與強堿(如NaOH、KOH等)起作用的酸性物質的含量。這類物質歸納起來包括以下三類:
1)能全部離解為氫離子的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等。
2)弱酸,如碳酸、硫化氫、醋酸等有機酸等。
3)強酸弱堿所組成的鹽類,如銨、鐵、鋁等離子與強酸所組成的鹽,這些鹽類水解產生氫離子。
?。?)堿度:是指水中含有能與強酸(如0.1mol/L的HCl標準溶液作用的堿性物質的含量,堿度指標常用于評價水體的緩沖能力及金屬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這類物質歸納起來包括以下三類:
1)重碳酸鹽堿度(HCO3-)。
2)碳酸鹽堿度(CO32-)。
3)氫氧化物堿度(OH-)。
?。?)硬度:水的硬度分為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兩類,二者之和稱為總硬度(Ho)。
1)碳酸鹽硬度(Hz):主要是指鈣、鎂離子與重碳酸根所組成的鹽。由于水受熱后,重碳酸鹽分解為碳酸鹽,溶解度降低后生成沉淀而析出。因此又稱為暫時硬度。
2)非碳酸鹽硬度(Hy):主要是指鈣和鎂的硫酸鹽、硝酸鹽和氯化物等所形成的硬度。因為水在常壓下加熱至沸騰,他們不會生成沉淀,故稱永久硬度。
(5)pH值:pH值是指每升水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既-lg[H+]。由實驗測得,在24℃時純水中H+離子濃度和OH-離子濃度均等于10-7mmol·L,即pH=pOH=-lg[H-7]=7.因此,當pH<7時,表示溶液呈酸性;當pH=7時,表示溶液呈中性;當pH>7時,表示溶液呈堿性。
(6)電導率:電導率是以數(shù)字表示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純水電導率很小,當水中含無機酸、堿或鹽時,溶液的電導率升高。電導率常用于間接推測水中金屬離子成分的總濃度。水溶液的電導率取決于離子的性質和濃度、溶液的溫度和粘度。溫度每升高1℃,電導率增加約2%~2.5%,通常規(guī)定25℃為測定電導率的標準溫度。
電導率的標準單位是S/m(即西門子/米)。一般實際使用單位為μS/cm。
?。?)濁度:ISO國際標準將濁度定義為由于不溶性物質的存在而引起液體透明度的降低。
?。?)淤塞密度指數(shù)SDI(與污染指數(shù)FI等同):SDI是測定在標準壓力和標準時間間隔內,一定體積水樣通過一特定微孔膜濾器的阻塞率。它表征水中膠體物和懸浮物含量的多少。與濁度相比,它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示水質,但是SDI要比濁度準確、可靠得多。
(9)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天然水中的組成成分千變萬化,目前尚無準確的直接測定方法,而且和有機物有關的幾項指標,如耗氧量、總固體殘渣的灼燒減重、總有機碳等,皆不能準確地表示有機物的含量及其組分。
1)耗氧量:又分為化學需氧量(OCD)和生物需氧量(BOD)兩種?;瘜W需氧量是指1L水中所含還原性物質在給定條件下被強氧化劑氧化時所消耗氧的mg數(shù),它是指示水體中還原性污染物的主要指標。
2)總固體殘渣的灼燒減重:灼燒減重中,除有機物分解揮發(fā)外,還有碳酸鹽、硝酸鹽的分解,故一般灼燒減重大于有機物總含量。
3)總有機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體中有機物質總量的綜合指標。由于TOC的測定采用燃燒法,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它比耗氧量更能直接表示有機物的總量,因此常被用來評價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的程度。但同樣不能表明水中有機物的組成。
4)紫外線吸收光譜法:紫外線吸收光譜法是對在紫外區(qū)(一般為200nm~1000nm)范圍有吸收峰的物質的鑒定和結構分析。
?。?0)碳酸的平衡:碳酸在水中一般以三種形態(tài)存在:
1)游離碳酸:即分子狀的碳酸,包括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未離解的H2CO3分子。
2)碳酸鹽類:即碳酸根離子CO32-。
3)重碳酸鹽類:即重碳酸根離子HCO3-。
(11)二氧化硅:天然水中普通含有二氧化硅,但含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大約在6~120mg/L范圍內,大部分天然水中的硅含量小于20mg/L。地下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比地表水中的要多。二氧化硅溶于水中的形態(tài)比較復雜,其表示通式xSiO2·yH2O。在天然水中呈溶解的和膠體的狀態(tài),形成不同形態(tài)的硅酸。不同形式硅酸的比例與pH值有關。